运营 来源:青海日报 时间:2023-08-17 08:35:38
采摘桶里装满了红红的枸杞果。张洪旭 摄
青海新闻网·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初秋,又到了枸杞鲜果飘红的季节。8月14日,记者走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巴隆乡河东村的枸杞园,这里的头茬枸杞刚刚进入采摘季。
骄阳下,一颗颗圆润饱满的枸杞簇拥在翠绿的枝梢上,林地间到处都是采摘工忙碌的身影,一幅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(相关资料图)
“手慢一点的,一天能摘100多斤,手快的可以摘150斤左右,两个多月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。”采摘工贺成林是巴隆乡河东村脱贫户,近年来,一到采摘旺季,他便走进林间地头,加入枸杞“采摘大军”。
“以前,春节过后忙完自家地里的农活,就要跑去县城或者更远的地方打工赚钱,活不好找不说,收入也不稳定,而且在外面干活,心里总是放心不下家中的老人。”贺成林直言,这些年很感谢政府帮大家对接枸杞种植户开展采摘务工,让大伙儿在家门口就可以挣到钱,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。
如今,戈壁“红果果”已成为农民增收的“金蛋蛋”。
近年来,都兰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富硒沃土的资源优势,枸杞种植规模逐年扩大,枸杞产业发展也从单一的种植加工逐步衍生为“农业生产+劳务输出”融合发展的产业链,通过枸杞采摘打造推出特有的劳务输出品牌,促进省内外农牧民群众致富增收。
“为了精准了解掌握今年枸杞采摘期间的用工需求,做好枸杞采摘季重点群体就业等工作,我们在年初联合农牧部门和各乡镇成立调查组,对全县枸杞种植规模、产量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,落实‘用工精准对接计划’。”都兰县人社部门负责同志卢学林说,为满足企业、枸杞种植大户在采摘季时的用工需求,都兰县发挥69个基层就业服务站114名基层就业联络员作用,加强信息共享,实时推送务工需求信息,搭建枸杞采摘供需对接平台,有效促进供需对接。
在巴隆乡新隆村,成片的枸杞林地在蓝天白云下延绵铺开。“今年一部分地里种下了7号种子,改良后的种子颗粒更加饱满,价钱也更高。”吴尕杰是村里的枸杞种植大户,40岁的他已经有10年的枸杞种植经验。
“今年种了5.3公顷枸杞地,三茬果子采摘下来,预计收入能达到20万左右。”说起今年的行情,吴尕杰信心满满,“销路不是问题,果子一下来就可以销往广州、河南等内地大城市。前不久,乡上还专门请来农技员走进田间地头,为大伙开展了种植、采摘等培训。”
“村民可以选择灵活采摘务工模式,如果按工资日结算,采摘1天就有100多元的收入。”新选派到新隆村驻村工作队队员马福元说,为抓住采摘黄金期,有效解决村里剩余劳动力,在采摘季开始前,驻村工作队配合乡政府,积极与都兰县人社部门对接,吸纳80余名村民开展采摘务工。
8月5日,都兰县在6个乡镇同步开展“2023年都兰县万人枸杞采摘启动仪式”,拉开了2023年都兰县枸杞采摘大幕。副县长豆改本介绍,为吸纳本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,全县各乡镇、各有关部门积极宣传引导,动员1万余名农牧区富余劳动力,达成就近就地从事枸杞采摘、藜麦采收等意向。同时,通过强化用工供需对接、加强就业指导、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,扩大劳务经济规模,促进枸杞等产业和劳务输出双促进、双提升。
相关数据显示,2023年,都兰县种植枸杞1.45万公顷,截至目前,进入可采摘枸杞面积1.1万公顷,预计枸杞鲜果总产量达2.53万吨,依托枸杞劳务采摘品牌累计使用省内外劳动力2.75万人次,已实现劳务收入7593万元。
“如今,真是荒漠绿了,枸杞红了,家乡美了,村民富了呀!”吴尕杰感慨,昔日的戈壁荒漠已成为培育特色产业,助力乡村振兴的“金沙滩”,他最大的愿望,就是让自己种植的枸杞销往更远的地方。
(张洪旭 张晓兰)
标签:
上一篇:奥莱报:南北美俱乐部冠军对抗赛明年恢复,梅西有望参加
下一篇:最后一页